最新消息

  同心濟世鑄就輝煌歷程

  金石碑刻匾聯中的同善精神

  中國有以金石鐫刻歷史的優良文化傳統。同善堂現址藏有的金石碑刻匾聯,是同善堂獨有的文獻載體,內容分為石碑、牌匾、對聯、銅像與像贊、紀念碑五部分,記載上起1892年倡建同善堂,下迄2012年各界善長捐建同善堂崔德祺主席紀念樓止,前後跨越三個世紀,歷時120年滄桑。系統地記錄了同善堂扶危濟困、造福社群、服務社會、澤福後世的慈善義舉,彰顯了同善堂“同心濟世,善氣迎人”的慈善宗旨和觀念,體現了同善濟眾、為善最樂、惠澤社稷的中華同善文化精神,再現了同善堂慈善公益多元發展的輝煌歷程。

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序言碑,文中提及的金石碑刻匾聯大部分均藏於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

一八九五年撫滇使者里人黃槐森撰書之對聯

一八九八年清欽命頭品頂戴廣東巡撫部院許振禕題:惠我蒼生

一八九三年清崖州知州署香山縣事包永昌題:善與人同

現同善堂大樓內藏有不少珍貴的金石碑刻匾聯

 

  再現同善濟世真實圖景

  同善堂金石碑刻匾聯具其他文獻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其或與文獻相輔相成,或補文獻空白,或糾文獻所載之繆。以其特有的文物或形象資料,通過具體而細微的歷史細節,詳盡而具說服力的密集的數據或各色人物的具象活動,復原了同善堂慈善事業發展的歷史軌跡,再現了不同歷史時期華人社會“同善濟世”的真實歷史圖景。

  真實客觀,具體形象是同善堂金石碑刻匾聯的一個顯著特點,其內容更是翔實而系統,不僅記載了同善堂各個時期社會救濟與慈善公益的真實情況,而且記述了社會各界支持幫助同善堂救濟與慈善公益、提供公共服務的史實。其內容既有捐助時間、善長芳名或性別、捐助數額,更有各行業商家商號,以及跨地域甚至海內外熱心慈善事業的團體、商家或個人捐款的具體描述,其中諸多內容不見文獻所載。如1892年同善堂《善信樂助倡建本堂經費芳名臚列》記載,當年倡建同善堂時,社會各界捐款的有2,665人、商舖商號等有706家,總計捐款銀一萬三千三百三十五元零貳仙,其中最大筆的捐款為529元,最少的為1元。再如1894年《樂助施棺木抬工善會芳名碑》記載,當年為創建該會捐款的社會各界人士有1,140人、公司商家銀號當舖店家有617家,捐款總額共銀一萬五千零四十六元五毫捌仙。其中最大筆的捐款為400元,最少的為1元。這些翔實信息僅見於同善堂碑刻的獨家記載,其文獻和文物價值不言而喻。

一八九六年倡建蠔鏡同善堂碑序

一八九四年樂助施棺木抬工善會芳名碑(局部)

   記錄博施濟眾歷史

  歷史發展是曲折複雜的,唯有豐富多樣而可靠的文獻作支撐,才能勾勒出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呈現真實的歷史畫面。同善堂金石碑刻匾聯以其多樣載體、從不同側面,披露了世間罕見的文獻信息,展現了不同發展時期的多彩內涵,客觀記錄反映了澳門華人慈善事業“博施濟眾”的真實歷史狀況。

  同善堂藏金石碑刻匾聯中,有石碑21通,列有1892年倡建者值事芳名、海內外善長捐助經費的芳名、施棺木抬工善會芳名、倡捐施藥劑善會小引、樂助保產善會芳名、重建同善堂時各界善士捐助芳名、同善堂總協理芳名、同善堂購買舖屋業及各善長送本堂永遠肩管嘗產等內容。

  牌匾有15款,其或為同善堂及各分會撰書、或為同善堂重建時各界題贈、或為同善堂藥局的誌賀。對聯有12副,有同善堂初創時期、重建同善堂各界題贈以及本堂正門、春台、秋谷等對聯。銅像與像贊,對同善堂具有卓越貢獻的高可寧、崔諾枝、崔德祺的生平事蹟作了評價。紀念碑牌7通,有同善堂中學落成開幕,幼稚園校舍、第三托兒所、第二診所開幕,同善堂歷史檔案館序言碑、同善堂崔德祺主席紀念樓石碑及各界捐贈善長芳名等內容,其特點是信息量大,內容豐富,較為全面地勾勒了同善堂發展的基本概貌,提供了以往鮮見的珍貴而權威的文獻。

一九二四年澳門銅器行西家聯勝堂拜陶瑞雲敬書:同歌善舉

一八九八年清署崖州協兼理瓊軍營務處瓊州鎮副總府里人鮑爍題:慰及幽冥

  揭示同善文化核心價值

  “同心濟世,善氣迎人”是同善堂創辦以來一以貫之的慈善服務宗旨和理念,也是同善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在同善堂庋藏的牌匾對聯中,既有傳統慈善的文化繼承與創新,又有當代公益慈善發展的新理念,形成了具當代慈善新模式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從而比較系統地揭示了同善文化的核心價值真諦,又彰顯了中華慈善文化精神的魅力。

  同善堂現存的牌匾對聯內容,形象而具體地闡釋了澳門同善文化的精髓。有的對聯,如1893年順德辛壽康題書的“啟文教於同堂,明齊日月;注科名於善籍,光燦斗牛”的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同善堂的慈善服務宗旨。1895年黃槐森撰書的“拯疾苦於窮擔,飢贈粥,寒贈衣,病贈藥,亡贈棺,薑丸安胎產,燄口慰幽魂,如斯事事周全,圖報自應啣結眾;曉愚頑以炳鑑,父言慈,子言孝,兄言友,弟言恭,敬信接朋儕,和順諧夫婦,藉此般般提醒,嚮風那禁澨陬來”的對聯,更對同善堂救濟慈善公益事業給予高度評價。1924年同善堂重建值理周鳳池、高可寧等所撰寫的“同道相為謀,今告重新平地起;善人吾豈敢,惟持寸念付天知”的對聯,其中蘊含“同善”堂之名,表明同善堂眾值理秉持“善與人同”,“惟持寸念”的宗旨理念,“同道相為謀”,同心同德,以“付天知”的意願,重塑同善堂形象的堅強決心。社會各界如澳門洋貨行題贈的“同德亦同心此地見,再造勛名中興人物;善因必善果有天賜,謝門蘭種竇氏桂香”,“惠我蒼生”、“大地春回”、“義推仁孝”、“慰及幽冥”等,均從不同角度,刻劃出同善堂“為善最樂”、“同歌善舉”的鮮活形象。

一八九五年清欽加知府銜特授前山海防軍民府李榮富題:義推仁孝

一八九三年順德辛壽康題書之對聯

  保留同善文化珍貴文獻

  同善堂所藏金石碑刻匾聯文獻,是同善堂一百二十多年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原始記錄,也是澳門華人社會與同善事業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一個完整體系。

  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歷史載體,更具有時代群體記憶的特徵,其獨特的文獻價值,一是為系統研究澳門同善堂的歷史提供了真實而可徵信的實物與形象資料,二是為糾正史料記載的不確和謬誤提供了科學根據,三是為研究澳門華商及商業發展史及社會各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提供了樣本,四是為研究中國傳統及當代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典型案例和豐富文獻。

  從慈善文化和澳門時代精神的層面看,同善堂藏金石碑刻匾聯的所包含的豐富信息資源,既較為系統地反映了以同善堂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慈善救濟事業,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由封閉到開放、由恪守傳統價值觀到融匯當代先進慈善理念的過程;又展示了華人同善事業由單一到多元、突破殄域壁壘到融入現代模式的艱難探索、不斷創新開拓、發展壯大、形成新的慈善發展範式的真實軌跡。因此,這些文獻是解構同善堂一百二十年發展史的基礎文獻,更是中華慈善事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

一九二四年同善堂重建值理敬立之對聯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7年9月4日,第B9版:特刊

館址

澳門庇山耶街55號

顯示於地圖

參觀時間

開館時間: 9:30 - 17:30

(逢週二及法定假期休館)

聯絡方式

電話:+853 2838 9773

電郵:tst.haeh@gmail.com

 

網站瀏覽計數

00287467
2024-04-23 20:53